关于近期光伏企业扩产的思考
美国布鲁金斯学院研究员蒂姆布尔斯马告诉新华社记者,页岩气和页岩油开始成规模生产,这给北极能源开发带来负面效应。
按行业特性进行基本分类,按照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和盈利能力设计优惠政策。74%的企业反映税收负担较重,认为当前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。
整个税收中,大、中、小、微企业的负担比,要有一个基本合理的安排,税收负担需与企业规模、盈利能力灵活匹配。刘汉元称,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企业负担调查报告显示,税收已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压力之一。刘汉元建议,在将减轻企业负担纳入国家新一轮税制改革细则的同时,从市场的角度出发,真正并持续转变政府职能。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核定税收标准,灵活调整税收宽紧尺度,经济形势好的时候,税收力度可适当加大,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,需放宽税收政策以保护企业整个税收中,大、中、小、微企业的负担比,要有一个基本合理的安排,税收负担需与企业规模、盈利能力灵活匹配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刘汉元建议,税收应按行业特性分类。74%的企业反映税收负担较重,认为当前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。普京对乌克兰变局的强硬完全在预料之中,俄罗斯不能失去乌克兰,尤其是不能没有克里米亚。
中国关注乌克兰危机、参与危机的解决,既有自身利益关联,也有大国国际责任的关联。在维护乌克兰统一上,俄罗斯、欧盟、美国、亚努科维奇和乌克兰新政府并没有根本的不同,这是各方政治谈判的基础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,乌克兰都会是一个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,必须长期给予足够的关注。不少欧洲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,德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就来自于俄罗斯。
当然当事国乌克兰的临时政府更加忙碌。欧洲口惠而实不至,除了政治上的考量,经济的软弱制约了欧盟在经济上援助乌克兰的能力。
可以想象他们会为了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真刀真枪干一仗吗?大国过招不像打利比亚、伊拉克,更不像代理人战争容易控制。自2月27日最高拉达选定总理和政府成员之后,面对新政府组建、千疮百孔的经济、克里米亚可能的独立和俄罗斯大军压境的千头万绪,可以想象乌克兰新政府的压力。因此,就目前的局势判断,短期内乌克兰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军事冲突。普京始终强调,针对目前态势,为了保护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和俄罗斯的利益,俄罗斯目前的行动是合适的。
尽管欧盟也认为俄罗斯武装干预乌克兰不可接受,但还是认为政治谈判是解决危机的惟一选择。经济不能自立,不论是否发生战争、不论是否发生分裂,乌克兰的政治家可作为的空间真的很小。首先是俄罗斯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克制,普京表态支持乌克兰统一。天予不取自取其辱,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?我们已经看到了欧洲、美国、IMF等经济上救援的动向。
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有三分之一要过境乌克兰。普京与奥巴马、默克尔等西方大国领袖通话,解释俄罗斯的行动和目的。
试想过去60年,世界虽然战争不断,但还未曾发生过大国之间的直接战争。普京真想和欧盟、美国打一仗吗?我觉得正好相反,只要保住克里米亚半岛的控制权,普京想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震慑效果。
首先是普京强力出手压迫美国、欧盟必须放弃歧见,团结起来救援亲西方的新政权。虽然中国不像俄罗斯、欧盟在地缘政治上有那么直接的利益关联,但中国是乌克兰除俄罗斯、欧盟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,乌克兰稳定统一符合中国最大利益。俄罗斯已向克里米亚调动了大量军队,同时还在克里米亚周边集结了重兵,并基本控制了那里的局势。其次欧盟与俄罗斯、乌克兰能源经济关系紧密,武装冲突将贻害三方。仅此,普京敢战才能言和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达到了:不战就控制住了克里米亚半岛。普京的强硬,俄罗斯大军压境,也许是乌克兰新政府最大的利好。
对于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的状态,欧美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,美国认为实际上俄罗斯已经军事入侵乌克兰,高调发声警告要制裁俄罗斯。当然,这不会是没有代价的,但对俄罗斯而言,克里米亚是不能谈判的,其他的都可以谈。
俄罗斯不能失去克里米亚,不能失去乌克兰,因为它想把乌克兰的天然气掌握在手里。在经济上,新政府一点也不比亚努科维奇好过,没有外援,不论谁是总统谁是总理都难有作为。
而美国欧盟真会把军队拉上去吗?非也。而目前参与乌克兰危机博弈的是俄罗斯、美国和欧盟。
亚努科维奇出走后在俄罗斯境内的首次记者会抱怨过分相信了欧盟,结果是自己陷入困境,因为欧盟在自己最迫切需要的经济援助上没有出手救济。抢在代理人打响第一枪之前,俄罗斯抢先动用军队控制住了克里米亚半岛,摆出了不惜一战也要保住自己战略要地的架势。尽管美国稍微急躁,但在欧盟协调一致之前,不可能单独采取大的行动打破目前平衡。尽管过去几年俄罗斯经济也增长乏力,但比欧洲还是强一点,至少没有发生金融危机,外汇存底已达数千亿美元,国家实力比较殷实,还是俄罗斯经济给了普京这样的底气。
不发生武装冲突,不等于乌克兰尖锐的内部矛盾可以缓解甚至解决。乌克兰的内政是外交的延续,其不稳定的内因外因始终存在。
各种外交努力也在密锣紧鼓地展开,美国国务卿呼吁俄罗斯撤军,不然美国将联合盟国制裁俄罗斯。一旦开战牵涉太大代价太大,而且结果难料,谁有必胜的把握?俄罗斯已经亮开了阵势,目标绝对不是现在的基辅政府。
欧美的不同态度,某种程度上也与天然气能源相关据《金融时报》,Wilso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在未来五年内,铁矿石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,从而导致价格下降。
该公司主管铁矿石的CEOAndrewHarding称,继续看好铁矿石的长期需求,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需求。必和必拓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矿业企业。尽管去年底以来,铁矿石已经下跌了25%步入熊市,但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和力拓却丝毫不在乎,两家公司认为中国铁矿石需求减少和价格下跌只是暂时的,并预期未来10年内铁矿石需求,尤其是中国的需求都将保持强劲。力拓则认为,本周的价格下跌只是短期波动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援引必和必拓主管铁矿石的总裁JimmyWilson的评论称:我们继续认为,中国的粗钢产量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11亿顿左右。周一铁矿石价格暴跌超过9%至每吨104.70美元,创18个月新低。
铁矿石价格去年底以来已经下跌25%。近期关于中国钢铁行业违约风险上升的担忧仍在持续,在周末中国公布令人失望的贸易数据之后,铁矿石周一录得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之后,正式步入熊市。
我们依然坚信,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带动下,全球铁矿石需求将以更加温和的速度稳步增长。传统意义上对熊市的定义是:由近期峰值下挫20%